让市民们“安心居住” 厦门打造保障性住房体系

厦门房帮帮 2017-08-30 17:56: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建设大厦三楼大厅,2017年排名前列批保障性商品房意向登记公开摇号结果一公布,一大早就守候在这边的市民林倩紧紧盯着大屏幕,希望看到自己的名字。“太幸运了,我们摇中了!”看到摇号结果,林倩立即给丈夫打了电话,心情很激动。这是今年4月14日在厦门市建设大厦进行2017年排名前列批保障性商品房公开摇号的场景

建设大厦三楼大厅,2017年排名前列批保障性商品房意向登记公开摇号结果一公布,一大早就守候在这边的市民林倩紧紧盯着大屏幕,希望看到自己的名字。“太幸运了,我们摇中了!”看到摇号结果,林倩立即给丈夫打了电话,心情很激动。这是今年4月14日在厦门市建设大厦进行2017年排名前列批保障性商品房公开摇号的场景,2002户意向登记户成为了此次的幸运儿,即将拥有自己在厦门的住房。

类似的一幕幕场景,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在上演。不管是保障性商品房,还是保障性租赁房等多类保障性住房品种,一批批保障性住房,解决了一位位市民的住房问题。十年来,厦门市通过构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抑制保障房出现“投资性”,解决一批批市民住的问题,让市民实现“安心居住”,打造出厦门市保障性住房体系这一“城市名片”。

一、 建得好 设施齐全的“社交圈”  

在翔安东路,只见去年还是一片平地的九溪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现场,已然耸立起十幢住宅楼,其中三幢更是实现了主体结构的封顶。

到明年的年底,这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具备交房条件,为市民提供2202套保障性住房,亦是今年厦门市重启的保障性商品房的近千套房源所在。

这样的建设现场,在厦门市许多最适宜居住的地方都在轰轰烈烈地建设中。随着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推进,宜居宜业的岛外新城聚焦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这里正在建起“区位好、配套好、品质好、环境好、体量大”的地铁社区,为的就是要让市民不仅“住得进”,而且“住得好”。

出门即是地铁站,交通出行体系多元化,配建相应的教育、医疗、公园、养老等资源,地铁社区正规划出设施齐全的“社区圈”。

哪里有好的商品房,哪里就有保障性住房。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高林居住区紧邻“厦门新客厅”——五缘湾片区;集美滨水小区,旁边就是厦门新名片园博苑;古楼公寓,地处厦门配套齐全的前埔小区之内;湖边花园,地处风景秀丽和交通便捷的湖边水库;观音山公寓,位于厦门建设中的现代商务中心地带。

一、 管得严 确保住房的居住属性 

“刷脸”一下,人脸识别成功才能进入保障房小区,厦门保障性住房就要全面开启“刷脸”时代了。目前已覆盖房源近万套,今后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都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已经交付使用的也将一次性立项安装,这一举措为的就是在保障性住房小区控制各类人员进出,发现空置等违规问题,用智能化手段对保障性住房的一线管理进一步完善。

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立起完善的申请和退出机制,较大的体现就在于从“福利性”到“保障性”的转变。保障性住房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为的就是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想,构建和形成稳定的居住关系。

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改变过去实物分房的“福利性”,强化政府公共职能,面向社会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基本住房需求,提供多类型的“小户型”住房。同时在制度设计上,通过购房满5年方可上市交易、交易时要向政府补缴土地收益等限制,有效防止了对保障性住房的投机炒作,确保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属性。

一、住得安 共享住房保障惠民政

2006年以来,厦门市通过构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解决一批批市民住的问题,让市民实现“安心居住”。

这些年,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实现了从“过渡性”向“安心居住”的转变。让市民“安心居住”,这正是厦门市保障性住房体系长期以来着力树立的核心要点。

经过多年实施和调整,厦门目前保留了以配租方式保障的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以配售方式保障的保障性商品房。这三类保障性住房的本质区别,在于针对不同对象实行差异化的住房保障政策,以此来满足本市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可以长期居住,政府只在上市交易时才按比例收取土地收益等价款。只要在厦门没有拥有其它住房,居民不需搬出保障性住房,可以实现安心稳定居住。

保障性住房的保障面,也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厦门市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在逐步实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厦门市将非中低收入群体纳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提供了保障性商品房,较大限度地让市民共享住房保障惠民政策,实现了“保低”向“保基本”的转变。

一、人物

环卫工人郑金星

安居乐业 回馈社会

房前屋后便是超市,社区十几路的公交线路经过,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安全放心、志愿服务更是成为品牌。提起现在在高林居住区的生活,环卫工人郑金星赞不绝口。“当时的保障房,解决了我住的问题,更让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郑金星说,如果当时没有这套保障房,自己很难解决这一住的问题,“现在社区非常热闹,完善的配套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大伙就像一家人,住在这里很幸福。”

住在保障房中,郑金星不忘回馈社会。他不仅是社区的平安守护队成员,还是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去年“莫兰蒂”台风过后更是排名前列时间站出来,参与到小区的重建工作中。郑金星说,社区氛围很好,而且政府也切实保障了大伙的居住问题,在家中安居乐业,更要为身边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属于住房保障体系内的,还有保障性租赁房。同样居住在高林居住区的林阿姨从2009年开始,就申请上了保障性租赁房。林阿姨说,这套租赁房让自己和女儿足以遮风挡雨,不用再看房东要提价的脸色,也不用再花大钱去外面租房。

一、数据

2006年以来,全市规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5.68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19.78万套、限价房(安置房)3.4万套。

今年全市各类社会保障性住房将力争开工、建设4万余套,总量接近前十年建成总和,力度少有。

厦门四个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建成后将提供保障性住房约6.78万套,较大的地铁社区近3万套。

来源:海峡导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