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开“新门” 通往区域性金融中心之路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
排名前列财经在其官网和APP
以“厦门崛起:以创新,谋未来”为题
通过对厦门千亿产业、创新氛围、
金融和夜间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
报道厦门在经济特色发展上的破局之举
▼以下为排名前列财经报道第四篇▼
厦门开“新门”:
通往区域性金融中心之路
推来一扇新门,走向一片新天地。
作为我国的东南门户,福建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国家更是赋予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大批创新试点任务,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特色日益鲜明。
以此为基础,厦门正在推开一扇“新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前行的方向,正是建设服务两岸、辐射东南亚、连接“海丝”、面向全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
在日前召开的在厦门市金融产业促进大会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要实现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亟需金融产业的强有力支撑。
“发达的金融业是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必须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建设金融强市是厦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尤其需要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保障。”胡昌升说。
顶层设计上,“1+1+3”金融政策体系已经完善,在政策的指引下,各类金融要素正在加速聚集,助力实体经济“茁壮成长”,金融与实体共生共荣的大戏正在上演。
顶层设计搭建完毕
厦门地域狭小,面积只有170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不大,但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居全国前列,走的正是“小而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进入新时代,厦门产业布局亟待升华,这亟需金融产业的强有力支撑。
美国湾谷经验显示:高效而稳健的金融体支撑,才能孵化出优质的项目、培育出先进的企业,这种金融体系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金融机构、足够丰富的金融业态、足够完整的金融法规、足够专业金融人才、足够完整的金融业务链条。
以金融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金融业与经济特区建设同步发展,厦门金融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现如今,厦门金融业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19年9月22日,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建设金融强市打造金融科技之城的意见》(厦委发〔2019〕20号),20号文的出台,正式确立了厦门金融业前行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
20号文提出,到2020年,厦门金融强市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金融科技赋能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金融机构明显增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金融业营收超1800亿元,金融增加值超600亿元。
到2025年,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创新活跃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基本形成,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等特色业务形成规模,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建设基本完成,对外开放及产融结合发展形成示范,金融业营收超3000亿元,金融增加值超1000亿元。
到本世纪中叶,金融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现代化、国际化内涵更加丰富,区位地位进一步突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先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以20号文为基点,为实现全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发展,“1+1+3”金融政策体系正式搭建完毕,其包括《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5)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金融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厦门全市上下联动,为实现宏图伟业,厦门市委组织部、市金融监管局带队去上海“取经”,借鉴和学习国内金融中心的成熟经验。
其联合举办的金融招商暨金融人才专题培训在上海开班,在连续一周时间里,来自厦门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金控集团的56位金融人才将重点学习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厦门市共有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260家,包括银行业机构47家,其中外资银行总行、分行及代表处15家,是海西地区外资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证券机构135家,期货机构39家;保险主体39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363家,管理各类私募基金982只,规模1558.32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一位。融资性担保公司19家、小额贷款公司14家、典当行27家。厦门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2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968.66亿元;新三板企业129家,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近3295家,数量均为全省排名前列。
为金融合作敞开大门
各类金融要素纷至沓来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C位的主角们陆续登场,各类金融元素正在加速向厦门聚集。
2019年厦门市政府与22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涵盖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个领域。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一方面,市政府将积极支持各金融机构优化金融布局、推进金融创新、加快经营转型、实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也将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品牌、渠道和产品多样性的金融服务优势,针对厦门的城市特色、建设需求、重点产业布局,为厦门市提供一揽子“量身打造”的金融支持,构建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地方带动机构发展的政金合作关系。预计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将为厦门市“双千亿”产业链、“三高”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片区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带来约2.5万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同时,包括各机构的两岸服务中心、创新实验室、区块链研发中心等重要板块、部门将有望在厦落户。两岸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投资试点、金融科技等一大批金融服务创新项目也将以厦门作为试点和成功的起点。创新投资基金、高科技产业发展基金、高端医养综合体等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惠民利民的项目也将得到有力推进并实现落地。
2019年10月,中信集团高层来厦对接,希望发挥中信“金融+实业”优势,在金融发展、资本运作、产业投资基金、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就中信弘慈医疗总部及产业基金项目、中信产业基金项目、供应链项目等13个项目进行了具体对接,涵盖产业基金、城市开发、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预计投资规模650亿元,通过提供银团贷款、债券市场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厦门经济发展。
2019年12月,光大集团首届“光大服务季”来到厦门,举办了以“携手厦门,光大未来”为主题的产业合作对接会,来自光大集团旗下金融和实业板块的17 家企业与厦门各产业相关部门、企业进行了深度对接。现场对接的不仅有银行、证券、金控等金融板块的境内外企业,还有国际、实业、中青旅等实业板块的企业,将有效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方位助力厦门高质量发展。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协同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光大集团正在与厦门展开深度分享与合作对接的项目共计114个,光大集团将以“1+4”为整体服务框架,即金融服务、生态环保、旅游会展、养老健康、科技创新五大领域,助力厦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集保险、银行、投资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金融机构,平安集团十分关注和看好厦门的未来发展。目前平安集团在厦门共布局银行、证券、寿险、产险、养老险、医保科技、租赁、普惠担保、金服稽核等11家分支机构,在下一步发展规划中,平安集团将把厦门作为战略支点,以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投融资、金融科技为重点,继续加大对其在厦分支机构的资金、政策、资源倾斜,支持做大做强业务规模。特别是利用平安集团在融资租赁方面的优势,租赁大型医疗设备,在厦开设高端体检中心等特色项目,并在“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建设平安总部大楼。
对台金融合作走在前列
明星新股瑞达期货公告称,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关于核准设立瑞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核准设立瑞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为福建省厦门市。
这也是厦门继圆信永丰基金管理公司之后的第二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而在推进两岸金融融合发展方面,自厦门确立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之后,来自台湾的金融机构纷纷来访,表达深度合作的意愿。
台湾富邦金控总经理韩蔚廷在来访厦门时表示,富邦与厦门在长期的精诚合作中建立了友谊、结出了硕果,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富邦愿与厦门携手共进,抓住发展机遇,深耕大陆市场,共同开启两岸金融合作新未来。
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副董事长利明献来访时也表示,厦门具有全国先进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金融资源,双方合作已有扎实的基础,下一步将不断拓展与厦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分享厦门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事实上,自2010年厦门获国务院批准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以来,厦门就一直走在大陆对台金融交流合作的前列。2012年,厦门地区银行机构“首创”开展跨海峡人民币结算代理清算业务,在厦的银行分行获总行授权,与台湾地区银行进行总行层面的业务合作,截至目前,已有76家境外地区银行与厦门地区银行签订清算协议,累计清算金额已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代理清算业务范围也从台湾逐步拓展到日本、美国、阿联酋、新加坡等16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一批具备台资背景的机构在厦门设立,促进两岸金融创新,包括台湾排名前列银行、台湾中国信托银行在厦门设立分行;台湾永丰金控与厦门金圆集团在厦门发起海西排名前列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台湾中国信托银行联合厦门金圆集团,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在厦门筹建排名前列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浦发银行对台金融中心、邮储银行两岸研究中心也先后落户厦门。截至目前,厦门已有13家台资背景的金融机构,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各业务领域。
科技赋能活力凸显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方面,厦门已出台了推进厦门股交中心建设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相关通知,明确支持厦门股交中心建设“台资板”和“创新板”等特色板块,探索成为台资企业赴大陆上市、台海资本对接的有效通道,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获得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为创业板和科创板市场孵化培育企业。
厦门股交中心是厦门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截至2019年9月末,厦门股交中心累计展示企业2756家,挂牌交易企业家79家,登记托管企业308家,为191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24.36亿元。
从创业企业一步步成长为上市公司,其中,也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助力,硅谷的经验证明:唯有充沛的风险投资资本才能创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其作用甚至是银行无法替代的。
在去年底正式揭牌的杏林湾基金聚集区,截至目前,已有197家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基金聚集区,累计注册资本约302亿元,并保持每月新增资本10亿元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本聚集效应。
而作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的“中坚力量”,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已经成为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集美区强化资本招商、吸引优质项目的“烫金名片”。
从全市范围来看,近年来厦门成为国内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新热土,最早以隆领投资为代表的早期天使投资人,构成了厦门基金投资行业的“南派”力量,2016年底厦门地区的私募基金规模仅490.22亿元,经过不到三年时间,到2019年11月底在厦实际注册的各类私募基金规模已达到1558.32亿元。中金资本、鼎晖投资、红杉资本等国内“头部”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均已在厦设立子公司和基金,与厦门市开展深度合作。2019年9月下旬,在厦门举办的“2019中国母基金峰会暨首届鹭江创投论坛”,近2000位私募行业“大咖”和业界代表参会,参会的基金管理机构总管理的资产规模超2万亿元。未来每年的母基金峰会也将在厦门举办,厦门贴上了“母基金”的标签。
在基础要素的支持下,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培育中。
2019年10月31日,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41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特宝生物科创板排名前列过会,成为厦门的科创板排名前列股。
上市企业是城市经济的中流砥柱,这份沉甸甸的中期答卷,背后是厦门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果,更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所在。
“厦门军团”一直是资本市场上不容小觑的力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厦门A股上市企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展示了强劲的增长力,46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749.3亿元,净利润合计61.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厦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增幅达23.33%。
在海外上市公司方面,趣店公司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这家互联网新经济企业既是美股上市公司,也是厦门金融科技领域的“弄潮儿”。自2018年趣店公司南迁以来,逐步探索业务转型,根据较新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趣店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为25.9亿元,同比增长34.3%,调整后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52.9%,公司也找到了突显金融与科技属性相结合的突破口——“开放平台”战略。
在多元和稳健的金融体系支持下,孵化的产业项目越来越多,吸引的实体落户越来越多,留住的金融和产业专业人才越来越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厦门从特区而来,走在各类创新试点的路上,通往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厦门日报)
(原标题:厦门开“新门”:通往区域性金融中心之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